close

  實習生 馬慧娟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4年12月30日08版)
  2011年,本屆“振興杯”學歷最高的選手紀勇博士畢業,選擇了當一名自己從小就嚮往的警察“叔叔”,並且下到最基層的社區工作。
  由此開始,“偏見”來襲。“入職年薪30萬,為什麼不去?”“研究所那麼高大上的單位,為什麼不去?”“大學老師地位多高,為什麼不去?”“好多博士都去國外了,你為什麼要下基層?”諸如此類的質問,讓紀勇想出了一個“計謀”,“等有一天時機成熟,我打算在BBS上匿名寫一個帖子,就寫當年和我一同到重慶參加公安工作的100多個博士生的故事,題目我都想好了,叫‘戴著鐐銬跳舞的人’”。
  紀勇自嘲,“我們這群人,很想像普通人那樣跳舞,也很想把舞跳得優美,但是,我們被很多東西束縛著,別人不理解我們,我們就像戴著鐐銬在跳舞的人”。
  覆蓋全重慶42個區縣、2895個社區警務室,為重慶近3萬名警察提供數據查詢的通道,這是紀勇現在的工作。平日的工作中,一口濃重而純正的重慶口音,讓街頭巷尾的大媽都覺得,這個重慶小伙兒靠譜。而實際上,紀勇在江蘇出生,在北方讀書,之前毫無重慶基因。“這是做好基層工作必須的,在重慶,再重大的場合都不用普通話,特別是和普通民眾接觸,會影響交流的深入性,會覺得你是外人,不好做工作。”紀勇說。
  能這樣“接地氣”地扎根基層,不僅僅是紀勇。拿著對講機點名這種簡單的工作,他的一個博士朋友每天都在很認真地做,“110”、“112”,念得字正腔圓,很難想象,他以前是研究大型核磁設備的人。
  “這不是一種資源浪費,而是一種職業的素質和態度。我們不會睡在以前的成績上,只會在自己的崗位上認真、努力地工作。很多高學歷的人,就是缺乏這種認真的職業精神和態度,才會出現眼高手低、好高騖遠、浮躁而不切實際的想法,外界才會對我們有這種偏見。”紀勇解釋。
  雖然說得輕鬆,但其實,剛剛過去的這3年,是紀勇和很多“小伙伴”最難熬的時間。
  “一開始真的很痛苦,什麼都不懂,學了9年的東西,鑽研了那麼久的理論,很少能和實際工作搭上邊的。”那時,幾乎所有人都覺得,這些博士,搞學術研究沒問題,但操作能力太差了。
  “好在大家都挺住了,通過自己不斷地學習和努力,兩年之後,大部分人都已是業務骨幹,撐起了本單位業務的一片藍天。”紀勇感嘆。3年中,他不斷地看書、練習,一遍一遍地操作,終於成為一名單位的技術能手,被推薦參加此次“振興杯”職業技能大賽,在重慶本市的比賽中也取得過不錯的成績。
  於是,暴風又來了。“一名博士去參加技能大賽?還可能被評為‘技工’?你不彆扭嗎?”“我不會介意,這說明我的職業技能已經得到了認可,而我的理論水平已經被認可過了,那我就‘無敵’了。”紀勇笑答。
  讓紀勇慶幸的是,通過大賽,他認識了很多一線的焊工,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,勤勤懇懇、踏實肯乾、不允許一絲一毫差池的工作態度,讓紀勇很欽佩,“我工作中有時會懈怠,與他們相比,我做得還遠遠不夠,應該以他們為榜樣”。
  紀勇堅信,廣大青年學子,如果能夠去基層認認真真地工作,能俯下身子和各種各樣工種和職業的人交流,可以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,社會需要理論功底深厚、操作能力強的全能型人才,如果能將自己打造成這樣的人,一定會有能讓自己跳舞的舞臺。  (原標題:紀勇:戴著“鐐銬”,舞姿依然優美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f82ufvu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